抓周习俗于2015年12月20日被列入威海市文登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抓周,又称“抓锯锯”,是一种小孩周岁时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这种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存在,在文登民间流传已久,它是一种预测小孩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它与“看欢气”“满月礼”“百日礼”一样,同属于文登传统庆祝新生儿童诞生的礼仪。
在文登,新生儿出生第八天会在家宴请亲朋,向众人报喜,众人则送鸡蛋等物作为贺礼,俗称“看欢气”,其寓意是向众人宣告家有喜事,母子(女)平安。因在新生儿出生第八日举行,所以也称“吃八日”。在此之后,当新生儿出生满一个月后,则会举行更加隆重的满月礼,请更多的亲朋好友来为新生儿祈福、祝福。之后的百日礼由于要和老人去世一百天时的“百天礼”区别,所以是在小孩出生的第一百零八天举行。区别于前面的诞生礼仪。“百日礼”要在外婆家举行,外婆要为孩子包一百零八个小包,寓意“包福”。在文登,所有的诞生礼仪中最为隆重的还是新生儿周岁时举行的抓周礼仪。
抓周的仪式都在大家庆祝新生儿周岁那天吃中午饭之前进行。抓周前,先给宝宝梳洗打扮,手腕上戴上玉环或银手环,胸前佩带银子打制的长命锁,然后让宝宝坐在一竹器内来抓面前摆放的许多东西。根据宝宝所抓物品来预测他将来的人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长大可能从事的职业。
在古代,“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试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福一番而已,它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深情,同时又有一定的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颇具人情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习俗。所以,到现在人们仍然主张让小孩抓周,也是这一习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只是发展到现在,抓周的物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一定的新变化。
文登地域小孩抓周的物品一般为:笔、墨、纸、砚、书、算盘、称、钱、印、枪、筷子、花生、姜、葱、面饽饽、白菜、石头、布玩具等。如果是女孩儿,除了上述物品外,还要摆放尺、针、线、珠、玉、梳、镜台、食品等,其寓意分别为:抓书,能读书识字,适合做学者;抓笔,会成为作家、画家;抓算盘,会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抓钱,将来会很富有;抓葱,代表聪明伶俐;抓白菜,寓意长大生活中发大财;抓针线,表示女孩长大会做针线活儿;抓石头,适合做工匠;抓布玩具,预示小孩长大后只知吃、喝、玩、乐不知求上进。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已不再相信抓周预测未来之说,而今抓周活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因由,也是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习俗的喜庆气氛,它的形成与原始信仰有着深厚渊源,为研究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