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加工工艺于2015年12月20日被列为威海市文登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洋参于康熙年间流入中国,《本草纲目拾遗》中正式把来自西方的人参,称为“西洋参”。清朝太医院的御医们便按照中医的传统理论详细拟订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以及主要功能。西洋参虽然外表与人参看似无异,但是主要性味和功能与中国本土所产的人参还是有一定区别。文登张家产镇是中国西洋参早期种植地之一,与吉林长白山林区、北京怀柔区同为全国三大西洋参主产区。
文登人民在长期种植实践中,形成了种子处理、种植管理、植物保护、良种繁育等一套比较成熟的栽培种植技术,编写的《西洋参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被省质监局发布为山东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为大面积种植西洋参,开始在农田里做试验,筛选出以含磷化土改良土壤,这是种植西洋参的最佳土样。并经过3年的观察和实验,摸清了西洋参耐寒的临界温度,并探索出盖草保温的最佳厚度。西洋参终于试种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1986年取得农田栽培的新突破,以口子李村为中心,在全镇大面积推广。此项成果通过省医药局的鉴定,1990年获省医药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西洋参研究课题的王继振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农村科技大王”称号。
在经过30多年的种植技术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西洋参的栽培规律,攻克了种植技术难题,总结出了种子处理、种植管理、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探索出遮阳网代替苇箔及一次性播种、二二制(即育苗2年,移栽2年)、一三制(即育苗1年,移栽3年)的种植模式。30多年来,张家产镇在发展西洋参上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曲折,是全市西洋参种植的代表,且发展态势良好。全镇56个村,村村都有种植西洋参,从业人员1000多户、加工业户15家。截至目前,全镇西洋参种植面积已累计达1.5万余亩,现存园面积8000亩,带动文登市和周边地区发展西洋参4万多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生产基地。作为文登西洋参源起地的张产家镇,已成为文登西洋参的核心种植区、集散交易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2013年7月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西洋参产业示范镇。据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文登西洋参总有效成分皂甙含量最高可达8.8%,高于进口花旗参3.3个百分点;硒元素含量达0.08%,是进口参的8倍,长期食用的种植户反映,西洋参确实可以提高免疫力,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感冒少、脱发少。经化验鉴定,文登西洋参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于进口产品及国家标准,占有很高的行业地位,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目前,文登区共有23家西洋参初级加工厂,年加工干参约1000吨,主要进行西洋参烘干、切片、微粉等,以烘干为主,加工技术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制等,由于质量好,成为南方加工企业的首选,每年主要有广东、福建等南方客商及部分东北客商前来收购,经香港、深圳等地的客商进一步加工后,销往国内及世界各地。
目前文登区西洋参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年产鲜参5000多吨,实现产值数十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之一,共有23家西洋参初级加工厂,年加工干参约1000吨。“文登西洋参”已获得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与国家工商总局地理商标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