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槟榔糕制作技艺(文登区级)

槟榔糕制作技艺于2011年11月15日被列入文登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槟榔糕制作技艺是一种源自文登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手工技艺。其原料为川贝母、杏仁、冬花、甘草、枇杷叶、沙塘、冰糖、槟榔、薄荷、沙仁、豆蔻、陈皮、泡姜、红糖、面粉等,其中以槟榔和薄荷两位原料为主。槟榔具有生津液助消化的功效,因此,“槟榔糕”不仅可以作为食用,还有一定治病防病的功效。槟榔糕性味温辛,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等多种功效,对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水肿及脚气等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登槟榔糕制作始于清初,曾远销广西、东北、新疆等地。

槟榔糕制作程序:先将一定数量的水烧开,然后加入川贝母、枇杷叶、薄荷、槟榔、甘草、陈皮、杏仁、半夏等十多味中药材,熬制大约到四十分钟后把药渣子过滤以后,在药汁里添加冰糖加热,烧开后再加入白砂糖、红糖和一定面粉,待熬制达到汤液浓厚粘稠一定程度后将其倒入模板,稍硬结后,用刀具划成等同的小方块(深度约1/2)。两小时以后,汤液冷却变硬成型后将其脱模,然后按照划线手工依次掰开,槟榔糕便完成制作程序。槟榔糕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文登还在传承这一技艺,槟榔糕也时常出现在集市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