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河”的传说于2011年11月15日被列入文登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母猪河,古称“黑水河”“木渚河”,是文登境内第一大河流。母猪河水源来自文登九个乡镇众多支河流,蜿蜒曲折数百余千米,向南流至泽头镇姚山头入大海。
母猪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文登地区的农业基地,它养育着数千年来河岸两边的文登人民,因此被文登人誉为母亲河。如今也是威海市居民主要饮水的水源基地。
母猪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了灿烂的地域与民间文化,承载着文登众多人文故事和乡土风情。母猪河的美丽传说像河水一样缓缓流过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直到今天。
相传远古时,玉皇大帝感念苍生,命二郎神子夜下凡,置山设水造福人间。二郎神酒意方酣,捆绑肩挑手提三山,腾云驾雾急赴人间。行至胶东昆嵛境内,已是黎明时分,恍惚间金鸡啼鸣,二郎神惊乱间,抓断系山绳索,三山随即坠落人间。二郎神急降祥云,将三山等距离南北分置,北山面南背北,隐含君临之势因名管山,南山有二郎神随手扔掉的系山绳索遂叫作撇慧山,中间一山跌损严重石碎如米故称米山。
三山方位既定,二郎神持鞭选挖泉眼,又边行边规整山谷。顿时,涓涓溪水汇流成河,自北而南曲折蜿蜒数百千米,迂回在文登大地上。二郎神腾空向下望去,只见一条河流从上游沿着三山像一道彩带绕着十八道弯缓缓向南流去。二郎神感觉河道过于狭窄,欲想重整,怎奈鸡叫三遍,回归天庭时限已到,他未及思量,便暂且搁置即回天庭复命。
受益于二郎神规整河山开泉挖流神功,文登境内呈现出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四季分明,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优良的生态环境,富庶的五谷之地,也吸引了四面八方僧道名士前来修行、造访。
有一天,一名黑衣妖道途经昆嵛山,见到如此美丽田园景色,遂心生歹意,施放妖法,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昏地暗,接着倾盆大雨普天而降。瞬间,狂风夭折了树木,山洪吞噬了庄稼,浊水淹没了村庄,百姓流离失所,美丽的昆嵛山水顿时失去往日的面貌。
二郎神回归天庭后,心里始终记挂着昆嵛山水,无奈天庭律条森严,不能抽身下凡,遂从值守天庭的天篷元帅处派遣通晓疏水、能文善武的值守仙猪“印忠”(仙猪的别称)下凡查看。“印忠”得命,旋即架起祥云,风驰电掣前往文登境内,他看到黑衣妖道正在兴风作浪,勇猛扑去,黑衣妖道未及躲闪,即被“印忠”撞成重伤,无还手之力,于是抽身狼狈逃窜。
妖道离去,文登境内风停雨驻,山洪退去,百姓重整家园,过上了安定、休闲的田园生活。但受伤逃遁的黑衣妖道并未就此罢手。半年后,黑衣妖道养好伤,重临文登境内。这一次,他变本加厉地施展妖法,予以报复。二郎神得知消息,遂再派遣“印忠”出战。“印忠”又与妖道殊死撕杀,黑衣妖道因有防备,先用火攻,欲置“印忠”于死地,哪知“印忠”法力高强,即喷圣水浇灭妖火。黑衣妖道马上唤数十名小妖群战“印忠”,“印忠”见势不妙,抽身而起,十八个乳房旋即化为十八个儿子,各执兵器与小妖战作一团,虽耗尽体力且多处受伤,最终全部消灭妖道。为免除百姓疾苦,“印忠”再行喷放仙火,将黑衣妖道化为灰烬,使其永世不得复生。
妖道已除,文登百姓欢声庆祝,纷纷抬出供果,前往“印忠”战胜黑衣妖道的地方,顶礼膜拜。“印忠”不等百姓赶来,已返回天庭。“印忠”的十八个儿子却因耗尽体力,无法再回到母体,均卧倒在昆嵛山东麓,化为主河道的十八个支流,日夜供养着大河两岸的万千民众。
“印忠”见百姓年年祭奉,盛意难却,遂托梦给昆嵛山东麓的一户农家,称她乃昆嵛山下主河道河神的远房侄女,铲除妖道,保护家园,即保护黎民百姓,护卫自己的子孙后代。由此,世世代代文登人民口授相传,把昆嵛山下的主河道唤作“母猪河”,母猪河沿岸的十八个支流,即“印忠”的十八个儿子,不分大小,均得其名,历千年而不涸,日夜滋润着昆嵛大地,养育着文登世世代代人民。
时至今日,文登境内仍存有管山、撇慧山、米山等三山。为纪念仙猪“印忠”,民间世代流传“老母猪,十八个奶,走一走,甩一甩……”的童谣,形象地再现了“印忠”率子呵护文登儿女的壮举。
母猪河的美丽传说至今传颂在人们的茶余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