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的由来于2011年11月15日被列入文登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峰山古时称“丰山”,意思是“草木茂盛之山”。峰山虽然在文登境内并不高,海拔约200米,但它却十分闻名。一是由于它处在文登城区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峰山成为城区人民休闲游览好去处,由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更重要的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此召集文人登山,为其论功颂德,“文登”由此“文人登山”故名。此后,山上便建有秦庙、玉皇庙、三官庙、碧霞元君庙、子孙娘娘庙和召文台等众多文化古迹。还有古时候从天而降的一枚巨大陨石恰巧落在山上,人们认为此石是文曲星下凡,将其视为文星神石。文曲星又名“文昌星”,古人对它十分崇拜,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士功名的一个天上之神,因此在峰山上建亭供奉此石。
召文台,为纪念秦始皇登临而建,金元时期进行了重修,明时秦庙毁于雷。后来,重修和增建庙宇三次,使召文台规模壮观,历代都重点保护,文登知县王家栋颁布的《培植文脉禁令》,也刻于召文台的文星石上。内容是:“文山乃文邑、祖龙、民命、文运攸关。如有在此取土取石者,罚土千担,树千株。”据载,历史上文山古树参天,庙堂林立,为历代士卿墨客谒拜怀古、观光游览的胜地,有“不临召文台,未到登州府”之说。清乾隆年间,文登知县简青华,留有“不夜城东第一峰”之名句。可惜的是,1940年日军大举进犯胶东,召文台及古建筑群尽毁于战火。1992年文登区政府又重新修建了召文台,建有仿古代建筑的前后门楼、石坊、钟楼和文星石亭、“文登学”陈列馆、秦始皇蜡像馆等,成了文登区标志性建筑。峰山也成为中外学者、游人闻名前来探访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