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颐阳补酒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颐阳补酒制作技艺于2016年3月22日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窖.jpg

颐阳补酒其前身是宫廷御酒“颐阳春酒”,是由明朝江西道士邵元节组方而成,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朝嘉靖帝在位十年,尚无皇嗣,他听说江西道士邵元节擅长岐黄之术,便降旨将他召进宫中。邵元节了解到皇妃之所以不能生子是由于皇帝纵欲过度,肾虚精竭所致。于是,他根据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开出了一个由人参、鹿茸、淫羊藿等多味中药组成方子,让嘉靖皇帝泡酒饮用。由于药酒的功力在补肾壮阳、调节精气、固本培元、益寿回春之功效,故邵元节给此酒取名叫“颐阳春酒”。皇帝饮用“颐阳春酒”后不久,后宫闫贵妃便有了身孕,随后王贵妃、康妃、卢靖妃也相继产下儿子。嘉靖皇帝龙颜大悦,加授邵元节为礼部尚书,给一品服俸。颐阳春酒也作为一个宫廷秘方世代相传下来。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的授业恩师,山东文登人徐士林无意间于乾隆帝处得到此方,并差人秘密送至其好友,时任上海监员的于典利那里,让他好好保存,不得外传。

日月似梭,光阴似箭。历史送走了一个个朝代,但益阳春酒秘方却经过于家子孙们的精心呵护、世代传承、保存下来。1989年5月,文登酿酒厂(威海金颐药业的前身)科技人员闻听此方仍在世间留存,十分高兴,经过数年走访查询终于在于典利的第十七代孙于向亭手里求得。文登酿酒厂在原有颐阳春酒秘方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推陈出新,酿造出了一种既保留颐阳春酒神韵功效,又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地提高酿造技艺,酿出一种新的滋补美酒——颐阳补酒。

颐阳补酒采用人参、鹿茸、淫羊藿、枸杞子、灵芝、茯苓为主要原料,经过超微粉碎后,放入优质粮食白酒中浸提,使药材中的精华充分的溶解于酒中,然后再加入纯化水、白砂糖等辅料调配,并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发酵而成。该产品色泽呈琥珀状,药味浓郁,又有传统粮食白酒的香醇口感,是健脾益肾、滋阴养颜、提高免疫力的上乘饮品。该产品1993年通过省级鉴定。

颐阳补酒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酒的发酵工艺、配方、选料、中药材的前期处理、浸提、配制等环节。酒的酿造采用传统的“老五甑”泥窖发酵工艺,发酵过程完全依靠大曲和窖泥在自然界中富集的微生物菌群。蒸馏出的酒“掐头去尾”只选中间段,放置陶坛中贮存2年以上方可使用。在药材选料方面,颐阳补酒所用药材全部采购地道、新鲜中药材,并严格按照国家药典标准检验,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功效。

2002年颐阳补酒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卫食健字(2002)第0286号,并先后荣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山东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总会新产品开发一等奖”及“山东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2013年颐阳补酒配方及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