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串黄河”于2013年5月7日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更名为“‘串黄河’风俗”。
“串黄河”风俗产生于黄河流域,明代传入文登,是民间流传的传统大型游艺活动。2008年文登的“串黄河”风俗被列入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串黄河”是根据古代军事训练阵法演变过来的一种游艺活动。因其规模大,只有大型村庄才能组织,且三年一次,或三年一停。时间多在正月十五日晚上或在二月初二日举行。“串黄河”风俗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文登高村镇、葛家镇、泽头镇、文登营镇等地。其中高村镇北邢家、中邢家、南邢家村举办活动频繁且规模大,是具有代表性的举办地。
“串黄河”亦名“九曲黄河灯”,也称“九曲黄河阵”“九曲阵”“迷魂阵”等。根据民间老艺人讲述,“串黄河”源于古时的九曲黄河阵,因其阵状像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而得名。
文登民间流传的“黄河阵”经过推陈出新,逐渐形成当地特色,主要有3种阵行:九曲黄河阵、八卦黄河阵、六城黄河阵。前者规模大,后者规模小。
据《文登文史资料》记载,1949年以前,境内大村如林村、葛家、高村、坤龙邢家、文登营等多在正月十五晚上或阴历二月二日举办大规模的“串黄河”活动。因为这项活动既耗资费时,又必须有会摆阵势和善于组织指挥的人,所以这些村都是每隔几年搞一次或连搞三年一停,没有年年都搞。
1947年正月十五,葛家民主政府为活跃集贸市场,组织了一场“串黄河”活动。是日晚,灯火一片,观众数万人,几十个表演队伍在黄河阵中川流不息,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串黄河”游艺表演人员很多,阵容很大,因此表演地点多选择宽敞的空地举办。据《封神演义》第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中所记,“黄河阵”为云霄三仙姑依据黄河十八弯的迂回走势所创,二郎神、金吒、木吒、哪吒等均被困阵中,最后姜子牙在老子、元始天尊、南极仙翁等众仙的协助下才得以破阵。
在“祁太秧歌”中,对九曲黄河阵是这样唱道:“叫声姐姐快快看,棍子上顶得灯一盏。按八卦摆成黄河阵,又想游来又不敢。进去容易出来难,这就是黄河九曲阵阵相连。”(祁太秧歌《小观灯》唱段)
九曲黄河阵以19×19根木杆为桩,桩上端装油灯一盏,桩距1.67米或2.33米,等距竖立,用绳子界开,左三城,右三城,共12阵361盏灯。阵阵相通,阵前扎彩坊悬灯插旗。
传统的“串黄河”,先由“灯官”巡视检查一番,吉时一到,号令全场点灯,然后“灯官”在祭坛前敬香、焚纸、拜祭,随后鸣枪三响,鼓乐齐鸣,舞龙队、秧歌队、高跷队、跑旱船的、耍毛驴的、耍狮子的以及男女老少依次从入口入阵,载歌载舞地在灯海中盘旋回转。整个场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串阵队伍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屈曲回环,整个场内游人川流不息,又互不妨碍,气氛热烈,引人入胜。如果不沿甬路行进或重新步入串过之阵,须从拦绳下过去,这种行为谓之“钻狗洞”。
文登高村镇北邢家村村民邢德海老人既会摆阵势又善于组织,他早年时候经历过多次“串黄河”游艺活动。邢德海老人生于1924年,10岁左右就开始随父辈参加“串黄河”游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文登境内举行多次“串黄河”活动,老人一直参与组织工作,是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老艺人。
在老人的记忆里,第一次参予“串黄河”大约在1936至1937年间,当时他10岁,随父兄进阵表演。第二次是在1945年,在本村土地庙前的空地上,邢老先生组织人力、物力,并亲自表演。第三次在1947年正月十五日,葛家镇民主政府举办“串黄河”活动,邢德海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表演,技艺有所提高,在年轻一辈中崭露头角。1959年以后,坤龙邢家村举办了五次“串黄河”游艺表演,邢德海老人负责组织工作,并亲自参与表演,受到周围村民的好评。
“串黄河”游艺活动在土地改革时期十分活跃,1958年因修水库,坤龙邢家村分为北邢家、中邢家、南邢家三个村后,活动逐渐减少。1962年,三个村集资,在正月十五晚上又举行了一次“串黄河”活动,由七、八两个生产队主持,内容丰富,活动热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1993年至1994年,邢德海老人出资在本村空地上连续举办了两次“串黄河”游艺活动,村民们捐款、捐物踊跃参加。1995年正月十五,在文登市委宣传部的倡议下,中邢家村又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串黄河”游艺活动。周围许多个村庄的村民们踊跃派表演队参加活动,邢老先生扎了一个老鼠坐轿的扮装,亲自披挂上阵参加表演,文登电视台及报社曾做过专题报道。1996年6月1日,为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应文登实验小学之邀,邢德海老人在学校操场上举办过一次“串黄河”游艺阵,全校师生与部分村民及学生家长参加了活动,亲自体验了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无比欢乐的滋味。
受场地、资金及人员的限制,在时隔23年后2018年的正月十五晚上,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再次在高村镇北邢家村进行表演,现场红灯高挂,彩旗飘飘,灯火通明、人山人海。高村镇30多个村庄,1000多名表演者,以及众多居民和外地游客汇聚此地,喜迎这场非遗民俗。值得一提的是,94岁高龄的邢德海老人也亲自扮上古装,再次参加了“串黄河”表演。这一民间大型传统秧歌游艺活动是古老华夏黄河文化的珍贵遗存,经过400余年的发展传承至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四邻八乡的团结。这种充满和谐团结,乐观向上的大型载歌载舞文化活动,传递着华夏古老灿烂文明。